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博物馆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博物馆(China Forensic Science Museum,CFSM)是我国第一家集法庭科学(含法医学与物证技术)文献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法庭科学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属“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研究任务之一。从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2016年5月20日正式开馆。其规模和水平在亚洲地区尚属首创之列。
博物馆规划的研究主题包括:①法庭科学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研究类;②法庭科学标志性人物“口述历史”研究类;③相关研究专题整理类;⑤历史文献校注翻译类;⑤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类等。主要任务是作为向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大众推介宣传中国法庭科学发展历史的窗口,传承中华优秀法治文明和科技文明的研究基地。
博物馆位于海淀区清河小营后屯南路26号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研究所内。博物馆展示区域分为主体展区和公共展区两部分。主体展区位于法庭研究所大楼第五层,面积共约230平方米;公共展区位于法大鉴定所办公楼部分廊道、教室、会议室、门厅、院落等处。主体展区共展示藏品619件,公共展区共展示藏品50件。主体展区除了序言和后记,大体由五个展馆构成,贯穿古今中外,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展出了法庭科学发展历程中的方方面面。
第一展区为“中国古代”,共展示藏品116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断代史方式,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庭科学起源、发展、演变和转归的历史轨迹;二是以专区形式,简要介绍了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宋慈和其他较重要的中国古代法庭科学人物生平事迹。
第二展区为“中国现代”,分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部分,共展示藏品267件。中华民国部分:主要通过鉴定制度沿革、学科建设沿革、专门人才培养培训、法庭科学论文论著、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的生平事迹等的介绍,简略勾勒了民国时期法庭科学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主要通过鉴定制度沿革、法庭科学教育沿革、法庭科学院系介绍、新中国法庭科学人物、法庭科学杂志、法庭科学相关学会与协合、法庭科学专著与教材等的介绍,简略展示了新中国法庭科学发展概况。
第三展区为“外国概览”,共展示藏品97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时间轴方式,简要介绍了法庭科学各专业标志性事件与标志性人物相关信息,粗略勾勒出外国法庭科学起源与发展的大致历程。二是以专区形式,简要介绍了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美国马里兰法医局、瑞士洛桑大学、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的相关信息。
第四展区为“影视与文学”,共展示藏品51件。主要内容是以展板结合实物、模型、影视资料等形式,简要介绍了部分中外法庭科学影视与文学作品。
第五展区为“证据科学研究院院史”,共展示藏品88件。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院概况、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司法鉴定、大事记与人像墙、国际交流、海外学术研究机构等专题展示,较系统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历史。
此外,馆内现存《洗冤集录》及衍生作品、《法律医学》《近世法医学》《法医月刊》和《国立北京大学法医学教室鉴定书》等代表不同时期法庭科学发展高峰的珍贵古籍和珍稀民国文献实物。藏有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办理辛普森案时,曾在法庭上展示证据使用的幻灯片和展示板实物等与现代法庭科学标志性事件或人物相关的其他展品。
自2016年5月20日开馆以来,博物馆接待国内外专家团体、个人及我校师生数千人次。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所有学生均获得了参观该博物馆的机会。法庭科学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科学性和中立性,法庭科学文化是司法鉴定的生命之魂。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博物馆的建立彰显了法大证据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法庭科学文化建设,与世界上其他法庭科学博物馆相比,法大法庭科学博物馆具有浓重的证据科学交叉特色。博物馆是弘扬司法文明的一项基础工程,具有宣传司法文明演进、普及法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教育功能。2018 年 4 月 26 日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2018 年 11 月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法庭科学博物馆申报项目“法庭科学文化展览——宋慈”成功入选2018年度“RONG聚法大——十佳校园文化品牌” A类资助项目。
中美证据法比较研究所
(加州戴维斯)
中国法律及比较司法制度研究所
(印第安纳)
中美物证技术联合
研究中心(纽黑文)
中美法庭证据科学研究中心
(马里兰)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牙联络处
(海牙)
中瑞证据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洛桑)
中俄比较司法研究中心(莫斯科)
韩国国立科学首查研究院(首尔)
中澳司法文明中心(阿德莱德)